close

某天去拜訪老公朋友,朋友家有一對兩歲多的混血兒雙胞胎(一男一女)
他們的媽媽是印尼人,爸爸是澳洲人

小朋友看到我和小蓋瑞來訪,很高興得一直嘰哩呱啦的說話
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就是很喜歡一直引起你的注意
然後不斷的問問題,再重複你說的話
就是所謂的字彙爆炸期和模仿人說話的鸚鵡學語期的綜合體

為了擺脫被問問題問到鬼打牆的地步,我就拿出故事書來說故事給他們聽
順便來測試看看我平常「自得其樂」的說故事方式是不是對每個小孩都有效
(又是強調節奏韻律、又是幼稚誇張語調、又是東比西比左搖右擺等等,說故事是很忙碌的!)

講故事這一招真有效!
兩個吵鬧的孩子馬上乖乖安靜下來,專心的看我「精彩的表演」
我以為我可以用這招一直講下去,卻忘了這個年紀的小孩也是很愛搞破壞的!
又是搶書、又是要快快翻頁、又是東問西問的打斷故事的進行
更糟的是,大概是我故事講得太好聽了(好不要臉哪這位太太..)
我一直被要求"again, again!",好像就算我講一萬遍他們都還聽不夠一樣
並沒有因為講了一個故事而比較輕鬆哪!反而是自找苦吃了哪我!BAGA!

那天總共講了四本書
其中有一本是艾瑞卡爾的經典作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棕色的熊,棕色的熊)
這本故事書的內容,就是透過一直重複的句子
從棕色的熊開始一直問下去(突然發現跟問問題問到鬼打牆的小朋友有異曲同工之妙...囧)
以下是範例: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然後就換red bird)
"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然後就換yellow duck繼續下去)

從brown bear開始,到red bird, yellow duck, blue horse, green frog, purple cat,
white dog, black sheep, goldfish再到teacher和children(Children, children, what do you see?)
最後故事的結尾是,把前面所有出現過的動物包括老師一個一個的呈現出來
"We see a brown bear, a red bird...(中間省略)....and a teacher looking at us. That's what we see!"

其實我個人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念起來很有韻律,要我念一百遍我也不會膩
惟獨到最後面要一個一個點出所有的動物那裏,會有點不耐煩(因為很無聊啊!)
那天我就被要求一遍又一遍的講了這個故事,某次到了故事的尾端
我的耐心總算完全蒸發了,就想草草的打發最後一頁
於是我說"We see all these stuff, that's what we see!"
沒想到當我說完這句話時,那牙牙學語的小孩們竟然就重複我的話"We see all these stuff!"

夭壽喔!本想偷懶才講這句,沒想到馬上就被學起來了!
真是讓我見識到小孩子愛模仿和身教的重要!
也讓我了解到,好好地說完一個故事對小朋友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記取了這個教訓,當小蓋瑞長到他們這個年紀時,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但是...

那個小姐姐每次在我講完這個故事、翻到最後一頁時
老是會把眼睛張大大的問我"Where's the children? Where's the children?"
儘管我摸摸她的頭、指指她和她弟弟說 "You are the children!"
她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故事書的最後一頁,所有前面出現過的
就只有小朋友沒有出現...

小孩子的邏輯真的很棒,我這大人都要自嘆不如了~~
以後小蓋瑞問我這個問題,我也要想想該如何應付了!

後記:

那個小姐姐,真的很喜歡我說故事的方式
儘管在吃飯時,也是拿著書本到餐桌上
開始左搖右擺的學我念起故事書來,還模仿著我的音調呢!
她看不懂字,憑印象和聽到的旋律去念書
還很聰明的會先翻到後面一頁看是什麼動物要出現了
然後再翻回來繼續左右搖擺的念著書
至於那個弟弟,對於書的旋律比較沒有興趣,但對於學單字興致高昂
看著這兩姊弟的學習,觀察雙語孩子的說話形式和反應
我的心裡大概有了點雛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ermy 的頭像
    Shermy

    Shermy=Share with Me 六寶媽日誌

    Sher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