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為期四周的Tuning In To Kids 「與孩子同步」育兒講座,分享一下課程內容。此課程著重於以情緒教育來教養孩子,並以Gottman及其同僚的理論將教養方式分為以下四種:
1. Emotion Coaching style of parenting情緒教養方式
2. Permissive style of parenting放縱教養方式
3. Dismissive style of parenting冷落教養方式
4. Disapproving style of parenting否認教養方式
以下用情境方式來解釋此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
情境一:否認教養方式
媽媽:茉莉,我們要去黛西家了,趕快把東西收好上車去,我還得參加一場很重要的會議。
茉莉:(沉默)
媽媽:茉莉,你有聽到我說的話嗎?(走進茉莉房間)
茉莉:我不要去黛西家。
媽媽:別傻了,你明明很愛去黛西家,每次都玩得很開心不是嗎?走吧!去拿外套,我們要出門了。
茉莉:不要,我不去。
媽媽:你知道嗎茉莉,有時候我真的不懂你耶!你不是很喜歡去朋友家玩嗎?你是怎麼搞的?
茉莉:(沉默)
媽媽:茉莉,去拿你的背包上車去,我們現在要是不出門的話我會遲到。
茉莉:(邊哭邊跺腳)
媽媽:茉莉!你真是夠了!你再這樣下去我真的要生氣囉!不管你喜不喜歡我現在要把你抱起來去車上,太無理取鬧了!
茉莉:(又踢又叫)
媽媽:(非常沮喪又生氣)別鬧了茉莉!你現在要是不停下來的話你這周末就不會有朋友要來家裡跟你玩,而且我會把這件事告訴你爸,你不要太誇張!
情境二:冷落教養方式
媽媽:茉莉,我們要去黛西家了,趕快把東西收好上車去,我還得參加一場很重要的會議。
茉莉:(沉默)
媽媽:茉莉,你有聽到我說的話嗎?(走進茉莉房間)
茉莉:我不要去黛西家。
媽媽:別傻了,你明明很愛去黛西家,每次都玩得很開心不是嗎?走吧!去拿外套,我們要出門了。
茉莉:不要,我不去。
媽媽:茉莉,我們現在要是不出門的話我會議會遲到。
茉莉:我討厭黛西。
媽媽:快點,茉莉,你這樣很糟糕,我們不說這樣的話。等我們到黛西家你就會沒事的。看,我準備了一些巧克力餅乾給你帶去。走吧!給媽媽一個大擁抱,一切都會沒事的。
茉莉:(非常安靜,拖著腳萬般不願的走向車,最後媽媽抱起茉莉去車上)
茉莉小聲地說: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茉莉,我們非去不可,等我們到那裏你一定會很開心的。
情境三:放縱教養方式
媽媽:茉莉,我們要去黛西家了,趕快把東西收好上車去,我還得參加一場很重要的會議。
茉莉:(沉默)
媽媽:茉莉,你有聽到我說的話嗎?(走進茉莉房間)
茉莉:我不要去黛西家。
媽媽:喔茉莉,來吧,只去一下下而已。
茉莉:不要,我不去。
媽媽:妳怎麼了?是因為我去參加會議你覺得被冷落了嗎?媽媽真的很抱歉,可是這個會議真的很重要。
茉莉:我就不要去嘛!我可以跟你一起去參加會議嗎?還是你可以留下來陪我?
媽媽:喔…你真的很難過對不對?來,媽媽抱一下,媽媽想想看,雖然有點難,不過媽媽可以打電話通知一下公司,這樣就可以在家陪你了,會議下個禮拜再去好了。不能讓你這麼難過的去朋友家玩是不是?
茉莉:(沉默)
媽媽:好吧,我們不去黛西家了,反正我們在家也可以找一些有趣的事情來做。
情境四:情緒教養方式
媽媽:茉莉,我們要去黛西家了,趕快把東西收好上車去,我還得參加一場很重要的會議。
茉莉:(沉默)
媽媽:茉莉,你有聽到我說的話嗎?(走進茉莉房間)
茉莉:我不要去黛西家。
媽媽:你今天不想去黛西家啊?(沉默一會兒)你平常很喜歡去黛西家啊!我們平常這天也都去黛西家啊!
茉莉:我不想跟黛西玩。我不喜歡她。
媽媽:你不想跟黛西玩?喔,我可以從你臉上看出你真的是下定決心甚至還有一點難過呢!
茉莉:(眼眶濕潤)
媽媽:也許我們可以抱一下,然後你告訴我怎麼一回事?
茉莉:(幾分鐘後)黛西都不分享玩具。上次我去的時候,她都不讓我玩她的玩具。她一直把玩具拿走,然後在我面前玩玩具。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她說她的玩具不想跟我玩。
媽媽:哇!她不給你玩玩具一定讓你很難過吧!我可以想像你一定覺得被冷落了,也覺得孤單和失望,因為你總是很期待可以跟她玩。
茉莉:對啊,現在你要我去她家玩,
媽媽:嗯!我想想喔,我們可以怎麼做好讓你這個下午去的時候比上次更好。我知道黛西很喜歡你去她家玩。也許她只是還沒學習要怎麼分享,你有什麼想法嗎?
茉莉:我可以帶熊熊去她家嗎?如果她不跟我分享玩具,那我可以跟熊熊玩。
媽媽:這點子不錯!你還能想到其他什麼可以帶去的嗎?
茉莉:(沉默)
媽媽:也許我們也可以帶一些東西是你願意和她一起分享的,像是你的書啦,或是拼圖啦。
茉莉:好。那我現在就去拿。
媽媽:好乖,看看我們動作能不能快一點。你知道嗎?我有注意到你真的很會解決事情喔!
茉莉:你也是啊媽媽!(笑)
分析四種教養方式之利弊
Disapproving style of parenting否認教養方式
· 批評及評論孩子的情緒
· 設限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
· 把情緒視為必需控制的行為
· 視「難過」為「孩子用來得到個人所需」或控制大人的手段
· 否認憤怒的情緒
· 認為負面情緒是人性不好的一面
· 認為表達情緒是很懦弱的一件事,而孩子要更堅強點才能生存
· 不輕易表達自我的情緒,除非在非常憤怒或失望的狀態下
用否認教養方式養成的孩子,深信著自己的情緒是錯誤的、不恰當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他們可能認為自己的感受方式是有問題的,在調節自我情緒上也有相當難度。
Gottman及其同僚發現,用否認教養方式養成的孩子日後會有以下嚴重的行為,如憂鬱症、飲食不正常、酗酒、吸毒和反社交問題等等。
Dismissive style of parenting冷落教養方式
· 無視孩子的感受
· 相信保持正向、不陷於負面情緒非常重要
· 很難理解孩子為何感到難過、生氣、害怕等等
·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情緒
· 忽略孩子的情緒,並解釋為「因為孩子還小」或「孩子還不懂事」來搪塞
· 忽略難過的情緒,意圖控制或隱藏憤怒的情緒
· 發現表達自我的感受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亦如使用否認教養方式養成的孩子,用冷落教養方式養成的孩子,深信著自己的情緒是錯誤的、不恰當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他們可能認為自己的感受方式是有問題的,在調節自我情緒上也有相當難度。
Permissive style of parenting放縱教養方式
· 接受情緒的存在,但未能幫助孩子瞭解情緒
· 表現充分的同理心
· 無法利用孩子的情緒教導解決問題的策略
· 不設個人界限
· 相信除了讓負面情緒自己慢慢消失以外,個人能做的有限
· 通常不清楚孩子的情緒經驗有何意義存在
· 在處理情緒上,抱有不想碰觸的心態
· 能表達自我情緒,但通常無法解決情緒問題
用放縱教養方式養成的孩子,無法學會如何調節自我的情緒。這樣的孩子可能會有無法專注、無法建立友誼、無法和其他人相處的問題,尤其當他們情緒化的時候。
Emotion Coaching style of parenting情緒教養方式
· 視情緒為教導和建立親密關係的時機
· 重視孩子的情緒
· 花時間和孩子談論情緒
· 試圖了解為何孩子會有這樣的感受方式
· 幫助孩子覺察感受,解讀感受,表達感受
· 表達同理心同時也建立親密感
· 避免批判或標籤孩子(如很笨、害羞、很壞、很傻)
· 能保持冷靜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 能覺察自我個人的情緒
用情緒教養方式養成的孩子,學會相信自己的感覺、調節自我的情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的孩子有很高的自我價值觀,學習能力強,也能和他人相處良好。
以上情緒教養理論解釋完畢,接下來,就是要教導你如何實踐情緒教養。首先,來看看情緒教養五步驟Tuning in CARE
情緒教養五步驟 Tuning in CARE
- Tuning in- notice or become aware of emotions. (同步—注意、覺察情緒)
- Connect and teach-it’s an opportunity! (連結與教導—這是一個機會!)
- Accept and listen-show understanding and empathy.(接受與傾聽—表現理解與同理心)
- Reflect-what you hear and see. Name the emotions. (反思—你所看到與聽到的。為情緒命名)
- End with problem solving and setting limits-if necessary. (用解決問題來結束並設定界線—如有必要的話)
第一步:情緒覺察(發現孩子的情緒感受)
以下我們將練習把孩子會遇到的情境轉換為成人世界的情境,並想想我們自己會作何感受。
孩子的情境 |
成人類似情境 |
成人情境中你的感受 |
第一天上學 |
|
|
被父母要求分享自己的新玩具 |
|
|
被要求吃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
|
|
兄弟姊妹的誕生 |
|
|
一群孩子在玩耍卻一個人落單 |
|
|
為了報復其他孩子在自己本子上亂畫,於是也在其他孩子本子上亂畫,結果被抓包 |
|
|
認為黑暗的空間裡會有怪物出現 |
|
|
例:第一天上學
成人類似情境:第一天上班
感受:害怕、擔心、緊張
利用這樣的情境練習,我們可以對孩子的處境較為感同身受,也較能以同理心去安撫孩子。
第二步:釐清情緒教養時機
以下情境哪些是情緒教養的時機?哪些不是?
情境 |
情緒教養 是/否 |
你會怎麼做/說? |
孩子放學去接小孩時,回家的路上發現孩子特別安靜。 |
|
|
你花了半個小時把地板擦乾淨,結果孩子帶著滿身的泥巴踏進屋裡,你非常的生氣。 |
|
|
孩子在浴缸泡澡,你在旁邊陪她。孩子突然說「娃娃很害怕,她的爸爸離開了。」 |
|
|
你和另一半總算安排好了一個約會晚餐,可是孩子拒絕去朋友家過夜。 |
|
|
孩子突然甩開你的手衝向馬路。家規明確指示過馬路時一定要緊緊把手牽牢。 |
|
|
放學後帶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買巧克力被你拒絕,結果孩子開始大哭大鬧,超市裡的每一個人都紛紛轉頭並投以注視的目光。 |
|
|
你在煮晚餐,孩子進廚房拿餅乾。你告訴孩子快到吃晚餐時間了,結果孩子手上拿著餅乾不放並對你大吼,氣沖沖地甩門離開。 |
|
|
孩子早上花很長很長的時間換制服,可是五分鐘後再不出門你就要遲到了。 |
|
|
你最大的孩子不跟任何人說話。五分鐘前你堅持你的大孩子必須分享他的新玩具給他的弟妹玩。 |
|
|
例: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特別安靜
情緒教養:是
怎麼做/說:你今天特別的安靜喔,是不是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
情緒教養只需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實施30%即可,在個人情緒衝動的情況下絕對不適用。建議先評估自我情緒的負載力,再決定是否能為孩子做情緒教養。記住,並非每一個情緒都必須去處理,只需做到30%即可。
情緒教養對話練習
請以兩人為一組做練習,分析以下孩子的用句中隱藏什麼樣的情緒,並練習以情緒教養的方式做回應。
孩子的用句 |
這是什麼情緒? |
情緒教養回應 |
我真的很討厭我的老師! |
|
|
走開!離我遠一點!反正你從來都沒有關心過我! |
|
|
好無聊。什麼事都不能做。 |
|
|
我不要上床,太暗了! |
|
|
我討厭跟她玩,她很壞。 |
|
|
數學很蠢,我恨數學。 |
|
|
媽媽,你今天會留在學校陪我嗎? |
|
|
我自己來。我不要你的幫忙! |
|
|
沒有人聽我的話。 |
|
|
你看!我自己一個人造了這個城堡! |
|
|
例:我真的很討厭我的老師!
情緒:憤怒、挫折、失望、難過
情緒教養回應:你聽起來好生氣喔!
第三步:接受與傾聽(別急著下定論及試著解決問題)
講義裡並沒有針對這一步驟做任何的解說,可能覺得每個人都是很好的傾聽者。可是我覺得這步驟其實也滿重要的,所以在這裡加上我自己的解說。
首先光是接受這一點就不容易做到,我們太容易為他人的情緒加上自己的註解,並以自己過來人的經歷直接用”這又沒什麼”的心態打發帶過。記得,說出來是減輕情緒壓力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們只要不帶評論的接受對方的字句即可,內心再怎麼否認也不要插話打斷對方。
再來,傾聽並非就只是傾聽而已,傾聽的同時必須表現出你真的有在聽的反應。簡單的重覆對方的用句並附合就可以了(喔,你很難過、這樣啊!)
接下來就可以繼續進行情緒教養第四步驟反思了。
第四步:反思、為情緒命名
以下是有用的反思句,可以練習多說,多感受
你看起來很高興
你看起來有點難過
我可以看的出來你很受挫
你是不是覺得受夠了?
你的玩具被拿走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呢?
你感覺如何?
你聽起來好像有點緊張
接著講義裡有一整頁喜怒哀樂的情緒名詞,每一個情緒都有超過35種以上的形容方式,還附了一個情緒表情圖,讓還不會說話的小小孩也可以指著圖片表達自我情緒。情緒名詞表我簡單配上中文翻譯,請點這篇文章觀看→中英情緒名詞對照表、情緒表情圖
情緒教養額外提醒
- 避免使用批評及羞辱性的評語,或是和孩子打哈哈
- 挑戰自己的思想—身為父母,你「該如何」做,身為孩子,孩子「該如何」做
- 用讚美教導孩子
- 製作孩子日常生活的精神圖(mental map)—他們人在哪、在做什麼
- 先聆聽孩子的意見
- 不要試圖讓孩子用你的解決方式來解決孩子自身的問題
- 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 與孩子一同分享夢想與幻想
- 對孩子誠實
- 一起讀童書
- 對過程要有耐心—孩子需要反覆的學習
第五步:解決問題
當孩子有困擾時,
- 聆聽行為背後的感受,為感受命名、貼標籤
- 與孩子溝通後再給予建議
- 必要時給予同理心並跟隨孩子的情緒
- 協助孩子動腦,例如可以問孩:「嗯…我們現在可以怎麼做呢?」「怎麼做才能讓事情變得比較好一些呢?」
- 一起決定解決方法,或幫助孩子選擇一個解決方法
解決方法的小提示
- 你可能需要衡量解決方法,你可以問:
這公平嗎?
這樣行得通嗎?
安全嗎?
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其他人會作何感受?
- 你可能需要為解決方法設定界線。
下一篇,我們將探討憤怒管理的技巧(Anger Management),以及自我情緒管理的照護(Emotional Self Care)。